~ 一晃眼,我在开智已经三个月了。
奇妙动物园
今年3月底在商汤提交离职后,我意外收到了神级偶像-阳志平老师的邀请,原计划休息一个月后再加入其他大公司的 AI 团队,但我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里。
入职后,真实的开智团队与之前脑海中的幻想几乎一样:
这里积累了伟大而美好的模因:追求源头的探索精神、强调内在动机驱动工作、使用先进的知识管理体系(github + markdown + 企业微信 )…
开智本身就是在线教育公司,对员工自然更是使用基于认知科学的教育模式,我们可以在工作中边做边学,阳老师还给 AI 团队买了一个书架,塞满了所有 AI NLP 领域相关的书,休息时间可以看看书,每周一起精读 NLP 和 DeepLearning。
比较惊喜的还有:午休时间从12点~14点,对习惯午休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幸福了~!而且开智推崇使用mac,因此阳老板给每人都配了MacBook Pro,而仅有的一台 windows 小米电脑,也是用来备用做测试,可见公司对效率和品质的重视。
开智同事的工作习惯非常好,细节感染力!每个人都是「神奇女侠」一般的存在,善良真诚的彭彭、聪明努力的闪闪、通晓一切的 wiki.杨、亚文化的亮亮、脑洞像黑洞一样大的小黑、爱秀胸肌的小明、认真负责的春少、爱自拍的我(哈哈哈我是什么鬼)…深处于开智大家庭中,虽说我的虾头虾脑看似毫无进步,却在工作交流和饭后闲聊中潜移默化,每天都有反常识~
飞
过去
过去在商汤的两年,我更像是项目经理,产品迭代的流程大约是:将底层算法库封装至移动端/云端再交付给客户,而在开智,我需要成为一名 toC 的 AI 产品经理,而主要工作就是将以下两部分连接起来:
- AI(NLP) - 产品功能
- 产品功能 - 用户
困境
工作的复杂度让我的学习难度指数级上升:
- 之前理解了机器视觉领域的基础,现需要再重新理解 NLP(自然语言处理)。
- 从项目经理 到 产品经理,变化最大的是我的思维方式,工作的执行到思考的出发点都是:「用户-场景-需求」,然后才是产品体验、交互设计、画原型…
- 具体项目也会涉及到一些语言学的知识,坑比较大。
- 暂为 AI 团队小组长,思考的维度不再是一个产品本身,还需要考虑整个团队…
日常
前三个月因为在过渡期,加上开智的风格和常规的 AI PM 不太一样,这期间:
(1)在 AI - 产品
:我做了什么
- 整理历史该产品留存的资料(我算是半路接手这个产品的),主要包括语料库数据、产品规划、历史讨论
- 产品功能落地:
- 产品功能落地到算法层面,细节的讨论和确认
- 算法规则库:协助 AI 工程师,扩充算法训练集
- 算法评测:确定算法评测指标、测试集获取并小批量标注、算法测试(对比竞品),写算法测试报告
- 跟进算法的研发进度,统筹和规划
(2)在 产品 - 用户
:我做了什么
- 竞品调研,一是调研产品功能和竞品的用户群体分析,二是调研竞品的算法能力和效果
- 用户调研,学习用户问卷设计,线上调研和线下访谈
- 根据用户调研结果,验证产品在特定场景下的需求程度,进一步需求分析
- 产品设计(根据已有功能的改进)
- 产品规划(产品定位 … –> 版本规划)
- 项目管理(协助 AI 工程师往前推进)
改变
AI PM 的基本功:
- toC 产品经理方法论和实践经验
- AI :NLP 、DeepLearning、…
- X:在 NLP 的基础上再多加一点点语言学知识…
习惯+细节:
- 工作习惯必须要够好,比如:每天总结、早睡早起…阳老板常说 「原则正确 + 细节正确」~
- 一点点认知科学(个人兴趣 + 开智公司的教育理念和基础)
脑袋里的星星
每天下班总结,都会发现新的问题,也会意识到自己能力存在很大的缺口,主要是细节处理部分:
- 如何有效利用 AI 的技术,而非为了 AI 而 AI。
- AI 能力边界是什么?什么能做 什么不能做?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 哪些功能可以不通过 AI 来实现,同样能给用户价值?
- 哪些功能应该手动操作,哪些应该自动操作?
- 为什么没有做好产品规划,导致团队目标不明确的是原因是什么?
- 什么时候应该做用户访谈?
- 用户访谈应该怎么做?
- 产品经理的工作这么忙,时间精力更应该花在哪里?
- 画原型时不要看只有一个界面,背后需要涉及大量的逻辑,我的思考在哪里?
- 。。。各种问题。。。
(一点点地将问题和思考写到博客文章里)
阳老板给我的建议
反思这几个月我重复出现的问题:
(1)我整理资料或处理信息时,总是喜欢自己建立分类体系,这属于日常工作(知识管理)中的细节错误。阳老板和我说:
不要自己建立规则和体系,专家和前辈们早就制定好了,不要自己想资料分类,更无需重新造轮子。
同理,自己的知识库的分类方式,自创分类肯定没有维基百科的分类更高效科学。阳老板在开智部落的原话:
用大牛的维基百科的英文收录名作为唯一文件夹
在这里,反复看多几遍阳老原文,尤其是「从原则正确到细节正确」部分
为什么开智这么多的「内隐知识」
加入开智之前,我在部落和写作课,收获最大的就是:思维升级 + 读神作书籍 + 卡片大法,而加入开智成为公司的一员,之前的不良习惯和思考问题的细节一点点被改变了,而我是如何改变的,我哪里变得更好了…,我却无法用文字来表达完整,也许这就是内隐知识?
上周末读了一本书《人类知识的默会维度》,对内隐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默会知识/暗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是指那些不能用语言手段来充分地加以表达的知识。(认知科学习惯将暗默知识翻译为内隐知识。)
那么在开智中,能够学到的内隐知识,也许就是身在其中,跟着优秀的同侪走,感受在过程和行动中的变化,获得这些无法被表达出来的知识。
最后回到细节这一点:
更好的工作习惯:周报总结、主动反馈、批量、知识生成大于管理…
- 每次发现自己的思维和习惯有问题,就逼自己再读一轮 工作谈辑 阳志平的网志 逼自己的细节一点点改掉…
- 开智同事中,知识管理做的最好的是闪闪,她的博客
欣喜
感谢当初阳老师在我迷茫之际,给我机会加入开智,也许我还不是一位优秀的 AI PM,也许我的知识技能还远远不够,但开智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空间,在工作中不仅快乐还能成长,是我未曾想到的,希望未来的每一天都是更好的自己。
CHANGELOG
- 170901,一点点
- 170821,闲着没事继续写
- 170814,补充
- 170801,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