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产品设计(持续整理)

从认知语言学、设计心理学、儿童发展等多个维度分析教育类的儿童产品设计。

设计准则和行为差别:

低年龄孩子的特征

对任何一个新任务,需要先产生第一次成功经验构建,才具备信心去完成,所以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产品设计应该需要知道的是:

  • 儿童产品的新手引导是比成人新手引导更加重要的。
  • 满足好奇心不代表困惑就会主动尝试。
  • 低于6岁的儿童,如果之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电子产品,在面对新事物是不会主动做第一次的尝试的,因为(同情境之下的自我效能较低)–在该情境下不敢尝试,因为之前是没有成功经验的(新事物没有提供过正反馈)。

  • 所以触发儿童的行为需要:
    • 1、明确具体动作的反馈示例,让孩子接受预期
    • 2、以及外部动机的激励需要告诉孩子完成产品能获得的奖励。
  • 如果没有新手引导,如果孩子不理解或者没有得到正确示范的情况下,基本上孩子尝试开始新的方式完成作业,就会比较谨慎的。

教育儿童产品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习动机:

  • 儿童游戏类产品本身也带着学习的属性(面向儿童的产品都具有教育意义),在产品设计的时候虽然需要激励体系但是不要忘记:不要过度激励反而 损害孩子的在学习和知识本身的内在动机(from 德西效应-自我决定论)

工作记忆:

  • 4*5,当进入一项任务以后,儿童的工作记忆有限,注意力需要认知资源,任何干扰和屏幕的切换都可能产生过度的认知转化所带来的心智耗损。这就带来的产品设计不能干扰小朋友非常宝贵的的注意力的认知资源,
    • 意味着超过4个元素就容易带来注意力分散
    • 面向低龄(4-6岁)小朋友,做多轮对话的时候,也不能超过5个问题
    • 面向4-8岁,当意图不被满足,无法获得直接反馈,容易失去耐心,会开始出现情绪外露的负面情绪
  • 这也设计重复试错的耐心:按理也是只有4*5个组块(工作记忆),但是 小朋友的试错心理会比成人有耐心《数字时代的儿童产品设计》,当有引导步骤下的任务,儿童的探索和学习会比成年人更容易,因为成年人对信息读取和任务效率会有更高的要求。

认知发展:

  • 儿童的心智发育没有像成年人形成稳定的思考路径,也没在社会文化认知下得到更多训练,但是更容易找出儿童更喜欢的元素:大自然的早期元素,比如星辰大海,蓝天白云,这样的「人类记忆的生存优势」带来的基因选择,是容易让孩子喜欢的。
    • –可以搜索:人类记忆生存优势效应

词汇范畴:

  • 在《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里有一块讲自然语言的词汇,对于「基本层次范畴」的应用,有提到,儿童早期学习语言词汇是先学习基本层次范畴,此处更深层面是对信息的加工《语言本能》。
    • 比如 猫-基本层次范畴,动物-上位层次范畴,波斯猫-下位层次范畴,也比如:交通工具-汽车-小轿车。
    • 基本层次范畴的词汇,更容易引发在儿童的心理语言的联想,有联想的图示,才能产生语义理解,知识的构建对于儿童来说(10岁以前)都要具象而非抽象,也就是需要有「画面感」。

颜色的范畴:

  • 关于颜色的描绘,和显示,都可以参照「颜色的基本层次范畴」的认知特性:
    • 焦点色之所以具有指称确定和分布普遍的特点,是由于这类颜色具有独立于具体语言的认知显著性。例如,和非焦点色相比,焦点色在感知上更加显著,在短时记忆中记得更准确,在长时记忆中更容易保持,在辨认实验中反应时更短,在儿童语言习得中出现得更早。

动画片分解原理:

1、朵拉:

  • 朵拉动画片的一集
  • 里面的矛盾:
    • 怪兽总是吓我们,怎么办呢(–化解冲突引导)
    • 提供解决:要是他们说boo就回答we are not scare(–if then执行意图引导)
    • 不要忘了,在我们刚刚,赢得了森巴球队和恐龙队,所以只要团结合作,他们就吓不了我们。(–回忆成功经验)
    • 对小朋友而言,因为串联故事的因果关系需要建立在词汇和画面语义的连接,更容易理解基本层次范畴,如果用概念转化需要消耗心智,也容易达不到引导的目的。所以引导的脚本设计很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到具体的动作,比结果的成就和抽象词都会更有效。例如:
      • 坏例子,只要团结合作,我们就更容易成功。
      • 好例子,只要团结合作,他们就吓不了我们~
    • 不用成功和失败的结果来指代。

2、小猪佩奇:

这是我从看理想听的梁文道的节目,还蛮有启发的:《小猪佩奇》真的很社会?从孩童视角看成人世界

音频部分内容如下:

  • 为什么受到孩子喜欢:画风和画法。非常像小孩,自己会画的图画:
    • 住在山丘顶,注意到,小孩子画房子,就是画出来独立的有屋顶的小房子
    • 独立的空间,因此在画家的时候,突出在一个山丘上,最符合小孩的直觉
    • 然后,把小孩眼中看到的世界,人际关系,画出来。
    • 包括孩子喜欢跳泥坑、吹气球、吹泡泡的真实爱好
  • 为什么大人也爱看小猪佩奇呢?
    • 有一些成瘾或者特定的人群,也爱看天线宝宝,吸毒的人,天线宝宝呈现出来的世界,和嗑药成瘾的差不多,看到天线宝宝的世界 和嗑药的时候 空间也是五颜六色的,很舒服
  • 小猪佩奇有一阵子被禁了,因为在中国,小猪佩奇和混社会的江湖气味捆绑,反差萌,老大哥纹身小猪佩奇,注意到,很喜欢的小孩子的节目在社会上会有一些奇特的解读?
  • 小猪佩奇,本来单纯画给小孩看,但是大人会过度引申。综艺节目,有一些包含 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
  • 比如,仔细听里面的英式英语,小猪佩奇的妈妈爸爸的口音是不同的,口音判断出身背景……小猪爸爸的口音说明爸爸背景不好,妈妈是家里自由职业,妈妈看起来会比较上流社会一些,外祖父母的喝茶的手势都带着老去的上流社会的影子,在小猪佩奇的爸爸,经常会有一些桥段会开玩笑说「爸爸真傻」,为什么经常会这个桥段呢,是在讽刺某种英国的父亲形象,过去的大男人,犯傻可笑的,有一些爸爸呢,在宽容可爱之下,在儿童剧的包裹下,你看到的,其实是英国现实问题,阶级差异的问题,比如一个男性在当家长的时候,太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注意到,儿童节目,包含一些社会的关系。

  • 小猪佩奇,对不同角色,各种社会上不同人物的分析,每种人物对待他们阶层的面貌细节分析,都有讲究的。比如天线宝宝的有一个会说粤语,有一个黑人,印度 巴基斯坦的,不同的族群,试图呈现出一个社会面貌。
  • 哈佛心理学研究数,看多了小猪佩奇会对孩子不好,里面的角色都特别自我中心,自闭症,对他人无感的,在某几期节目,在澳大利亚被禁过几集

其他:

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语言启蒙方式:

面向儿童产品的激励体系

  • (和前面的动机相关,也和基本层次范畴有关):
    • 激励机制本质是为了给孩子建立正反馈,辅助反馈,单次激励动作是帮助建立当下完成任务的最小闭环,而持续积累性的激励反馈(不仅需要外部激励,还需要内部动机转化)来帮助孩子自己建立自我肯定和认同,从而更有动力产生做事情的连续性动作。
    • 激励的要更多注重对儿童去激励他完成任务的一系列动作而不是激励更好的结果(动机部分)

对儿童来说,还需要区分的是内隐的学习与外显的学习,这两者的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 从激励方式讨论背后是关于学习的性质区分,和儿童本身的特征。

这是我们一些对话记录:

(孩子)他还跟我说,和叽里呱啦的硬币奖励比起来,他更喜欢斑马的小星星 」

讨论一下,为什么啊?

星星属于未知属于宇宙,用星星更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开智就很喜欢用星辰大海的意像。(对我们当时收集过,人类早期记忆的生存优势,在公司取名和学习都会用基本范畴和具象概念。更具象的词汇,容易引发大脑的想象。激励体系,其实代表的是价值体系,体现了产品的价值观和部分世界观)

回到快乐学习,不是所有的快乐学习都是有效果的。

但语言的内隐学习这种“低效”的方式,必须是快乐的,不然没法长期沉浸,谁能在不快乐的情景下呆很长时间?

相反,外显学习可以是不快乐的,这种学习本身就是违背人性的,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虽然备考痛苦,但备考后有个长长的假期,就能让我们坚持下来(原文在史铁生《我与地坛》

参考资料:

  • 《数字时代的儿童产品设计》–书在上海,没带回家,之后会整理到这里
  •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
  • 论文:基于学习能力的注意力计算机测评研究_雷梦瑶
  • 论文:提高儿童注意力的汉语学习APP界面设计研究_苏梦芸

  • created at 20200211
这是我的原创文章,如果觉得不错,可以打个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