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自己的感觉是不准确的,只有往后走更长的路,回头看看,才发现原来当时很多不懂的问题,在不经意间就懂了。
学习的变化
2016 那年,我刚大四毕业不到一年吧,刚转产品经理也有一段时间,对世界充满叛逆,又为自己感到一丝做产品的骄傲。在做了一两个小产品后,也开始在各个社群中学习很多产品课程,比如馒头商学院、混沌研习社、然后来到了开智社群。
我一直以为,学习这件事在我高中以后就不会再发生了,大学的自己也没有很努力去用心学过什么东西。然而到了工作的年纪,学习占据了业余很大一部分时间。下了班就是读书、刷产品课程视频,然后写博客读书笔记,各种…
沉浸在学习过程中的感觉是良好的,我看到了自己的无知和渺小,因为广阔的知识海洋吸引着我一点点去探索,我阅读了知识源头的经典书籍,和最全国优秀的一批青年们互相交流,更是被那些跨越几个世纪的科学家们的著作所震慑,他们不仅用技术给人类物理环境带来巨大变化,更是在精神层面对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我从此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和看法,我更倾向于两种学习目标:
- 第一种是为了一个目的(如输出一个作品、开发一个产品、…)去学所需的技能,或支撑这个作品的所需要的一些科研理论结果,我只摘取所需的部分,对其他无关的都不做过量的探索。
- 第二种是没有目标的学习,不,应该来说是对世界和生活的好奇,促使自己去阅读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伟大作品。这是一种在知识本身、在伟大思想中的沉浸,洗涤大脑的空明产生灵魂的共鸣。
这种看法是我今年慢慢才改变的,在此之前我就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意识的变化
我一直以为,工作的目的就是:我要在这家公司收获一些东西,比如为了掌握一门铁饭碗硬技能,为了有丰富的xx行业经验,为了在技术上或者是某些领域中有一定的突破,为了能张口就说出这个行业的各种知识并且又独到的观点(吹牛必备)…
于是我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用力过猛到技能学习和方法论学习上,然而自己做的事情却经常被上司或同事怼。比如:
- 在跨部门协作的时候,我写的邮件很容易引发一场盛大的撕逼(没有站在对方的利益角度或者是更高维的视角去思考背后的问题)
- 在和开发的需求评审会上,需求没有得到上级的确认,被老板当场开骂(没有团队协作流程上的常识)…
- …
这里就不展开细说,都是血泪史,后来朋友推荐了两本书(超级中层商学院之做事有章法、為什麼老闆不喜歡努力工作的員工)我看完了上面的案例之后,发现自己全应了上面的负面样本,…
这些问题曾一度搞得我自卑和沮丧,更讨厌的是我并不知道问题发生在哪里。因为我在当时那个阶段所关注的目标是自己,或者是某件事所带来的好处,在学习中也违背了目标和初衷,或者目标本身就不对 – 在工作中总是太想收获些什么…
过度学习,导致自己忽略了工作本身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细心,忽略了和领导、团队沟通之前要准备充分的内容,忽略了很多工作常识和职场中必须了解的人性和规则。而我那时没定义清楚问题,就以为是没有掌握如何职场沟通的技能,然后又去学了一堆沟通技巧也不得所用,继续走歪了。
在工作中会面临很多问题,生活中也是,有些看不见的东西,但也许是更重要的,比如团队意识,沟通意识,心理素质(如抗压能力)等,这些就是非常内隐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别人无法帮自己改变和拥有这些模式,只能靠自己去发现和积累。
有时候意识到认知层面的问题,这比要去学会一门技术或技能更难。毕竟大脑习惯偷懒,大脑在选择路径的时候给自己做出了简单粗暴的判断。这就需要自己善于发现自主心智导致的选择和判断错误,刻意练习,形成反省心智(理论 from 《超越智商》)
现在回过头来看,虽然这段经历看起来很不和谐,但现在我非常感谢这些帮助我发现自身问题的朋友们, 当自己现在逐渐站在团队 owner 的角度,带着团队和各部门协作,一起做好一件事,真不太容易,当慢慢自己付出得更多,慢慢才有了许多意识上的变化。
还是要回归本心,用心做好每一件重要的事,其他的什么问题都将成为自己前进的垫脚石。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阿尔伯蒂有一句名言:任何一种艺术,不管是否重要,如果你想要在该领域出类拔萃,就必须全身心投入。
–《黑客与画家》
- created,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