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常识 ·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最近一个男性朋友让我给他推荐一款「补水」的「面膜」,那么我们就聊,面膜哪款比较好,价格如何,最后奇怪他为什么突然敷面膜了?才知道他是去云南旅游,空气非常干燥,皮肤皲裂疼痛。。

那么最后重新定义他真正的需求:气候引起的皮肤皲裂 –> 想要解决皮肤风干的问题。

那么解决方案就应该是用护肤品,面膜只是辅助,因为风干的感觉,面膜解决不了,反而突然补水会引起水油不平衡的疼痛。而最快的行动方案是:1、去当地屈臣氏或者商城买保湿水乳和面霜,并且不要买太刺激的和带香味的,因为云南太干。2、每天早上洗完脸出门前+晚上洗澡后都擦水-乳-霜。

分析后发现,最开始的问题和他真正的需求不一致,有两种可能,第一是他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应该如何解决,就根据从过往经验出发,反而偏离了答案的方向。第二是他从问题本身的描述变成了其中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描述,于是下意识就拿到一款面膜来和我讨论关于面膜的推荐。

这让我想到最开始做产品的时候,看了很多书,知道很多道理,但是到了真实工作总是重复犯这种常识性错误。

  1. 拿到需求以后,不是先想解决方案应该如何,而是先努力理解真正的问题是什么。理解问题背后真正的深层因素。
  2. 不要过度相信用户的反馈,因为用户说自己做什么和想要什么,不一定与他们真实的行为或期望一致。

问题/需求定义

~ 读书卡片

惯性思维

~ 重刷一次《创新算法》,神作拜读。

从过往经验(惯性)出发,反而偏离了答案的方向。

  • 没有正确表述问题(也许根本没有看清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 对障碍的处理:「跳过障碍」的思维惯性限制了使用补偿法「绕过障碍」的解决思路;
  • 头脑风暴:不仅没有消除搜寻的杂乱,反而使搜寻更加混乱,而且总会指向错误的方向。它虽然改善了试错法,但由于它不控制思维过程,所以经常是在临近答案之前又被其他新想法带走,想法链又继续中断回到原点。
  • from 《创新算法》

错误地描述问题

创新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避免在问题描述上犯错,这一点非常重要。发明家绝对不能接受别人编排好的问题陈述,任何正确陈述的问题可能早已被解决。不正确的描述可能导致陷于迷宫的死角。

  • 问题陈述包括两部分:目的和手段,目的很容易正确地陈述,但是同样的目的可以通过不同方法实现。发明家在陈述问题可能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正确陈述了问题,二是在执行方法进行到一半发现障碍的时,将问题本身变成了陈述方案的障碍,这就导致进入障碍陷阱。
  • 检验问题是否描述正确的方法是:对照其他行业相同问题的陈述,尤其是哪些问题陈述的比较准确,或者操作规模更大的行业。
  • 《创新算法》

定义->解决问题的工具

设计思维

设计师拒绝从初始问题一步就跳到解决方案。相反,他们花时间确定真正的、根本的问题所在,然后不是立即解决问题,而是停下来想一想充分的潜在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最后得出新的建议。这个流程就叫做设计思维。

《设计心理学1》

双钻设计模式

设计思维又两个强大的工具,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和双钻(发散-聚焦)设计模式。

观察:

  1. 深入了解用户想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以及他们要经历的障碍。
  2. 观察用户的行为,在自然状态下,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及正在设计的产品或服务在将来实际应用的场合。
  3. 研究应当注重行动,以及他们如何被实施,同时观察本地环境和文化如何影响并改变行动。
  4. 深入了解潜在用户群的行为方式(如何表现、能力、过往经历、文化习惯等)
  5. 定性观察 or 定量研究

激发创意

  1. 激发数量足够的创意
  2. 创意不要受限制
  3. 质疑每一件事(尤其显而易见的事情)

打样

  1. 想知道一个创意是否合理,唯一的方法就是测试
  2. 制作快速模型(铅笔草图、电子表格、演示文档、PPT…)

测试

  1. 汇集小部分与目标人群特征尽量符合的人
  2. 尽可能接近他们实际使用的方式和场景
  3. 全程观察 + 视频回放记录
  4. 测试人数建议 5 人

重复

  1. 「频繁失败,快速失败」– 斯坦福大学教授戴维·凯利
  2. 找到正确的设计需求需要反复研究用户和进行测试:反复循环。随着每一次反复循环,想法会越来越清楚,能够更好地定义需求,样品也越来越接近目标。
  3. 结束样品测试 – 取决于产品规划的时间。

from 《设计心理学1》- 第六章 设计思维


叨逼逼

近期有小伙伴参加了一些产品课程,通过案例分析 + 解决方案设计来培训「产品思维」。我觉得这门课的教学流程还蛮好的,但是和小伙伴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产品新手的许多关注点在于如何设计一个更好的产品,而忽略了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许小伙伴们下意识感觉产品思维培训课程,就是为了让自己能拥有更多的产品设计方法论,但是我个人更倾向于将每一个案例当作真实的项目去做,根据方法论里面的路径,踏实地【对产品的用户群和场景的具体分析 - 产品原型测试 - 重复定义和描述问题 - 反复地研究用户和测试】,这样才能学习如何挖掘用户的需求,并学会改进产品,逐渐提升自己的问题定义能力、需求洞察力、同理心等,让自己从用户需求到产品设计多一些真实的感受,而不是 YY 产品功能。


  • update,180419
  • created,170918
这是我的原创文章,如果觉得不错,可以打个赏~